close

 

godzilla_king_of_the_monsters_ver17_xxlg.jpg

 

是的,或許比起1998年的《酷斯拉》少一點,但相信大家對於2014年重開機的好萊塢版本《哥吉拉》都有非常多的意見。當年文章中也說過,一頭哥吉拉,各自表述。這頭縱橫影壇數十年的大怪獸,雖然不是影史中唯一一頭,卻成為「怪獸片」這種次文化標誌的「神獸」,在全世界怪獸迷的童年中,以多樣性的樣貌佔有一席之地。也因此,這個IP所背負的包袱其實相當的巨大,除了美日、歐美和亞洲的文化差異,其實每個人心目中所希望或著記憶中所追尋的怪獸電影都長得不太一樣。童年的回憶加乘,往往會形成某些美麗的錯覺,而這些錯覺從《酷斯拉》開始,一直到2014年,傳奇影業版本的《哥吉拉》所承受的某些批判,都令哥吉拉電影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不是說1998年《酷斯拉》或2014年《哥吉拉》是什麼垂名青史的曠世傑作,而是它們都因為「人人心中都有一頭屬於自己的哥吉拉」所困,獲得了比較不公允的評價。

 

MV5BN2U3Mzc4YTgtNjIxYS00YWEzLThiNWUtNzJmYTUxY2JjY2Q5XkEyXkFqcGdeQXVyNjg2NjQwMDQ@._V1_SX1776_CR0,0,1776,774_AL_.jpg

 

但有趣的是,這類乘載許多人童年夢想的老IP也不是只有哥吉拉,但好像只有哥吉拉的命運比較多舛一些。或許是幾十年下來,哥吉拉的樣貌實在是太多變,而經手的編導對於這頭怪獸的解讀也跟各立門派的觀眾一樣,意見各異。

 

目前看下來,《哥吉拉:怪獸之王》似乎也陷入了類似的尷尬。

 

當然,我們可以列出所有《哥吉拉:怪獸之王》的缺點罵上幾千字都成,比如說那個章子怡啊、角色過多又缺乏鮮明特色啦、吐槽役的笑話其實很勉強啦,許多發展和結論都是天外飛來一筆啦,但仔細想想,一般的普通好萊塢商業大片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只要做到了清楚的前因、過程、後果,主要角色的動機是明確可理解的,再加上可以扣合主旨的意念傳達,《哥吉拉:怪獸之王》的劇情脈絡基本上是符合及格的標準的,甚至已經算是中等偏上。如果給了人類更多內心戲,細細刻畫描繪他們的傷痛與抉擇,比照隔壁棚某位同樣想要搞什麼人口清理的紫色巨漢的戲份時間,某些恨不得只想看到怪獸生態紀錄動畫片的觀眾肯定罵得比王者基多拉還要兇殘。更別提某些顯而易見的所謂「缺陷」其實只不過是這類次文化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而這些在怪獸迷眼中反而都是可以置之一笑的。比如試圖反抗卻永遠徒勞無功的人類軍隊、意外好控制的怪獸行動、某種神奇的人獸溝通方式等。相信我,這些元素,在許多人心目中童年美化過的日本怪獸片中,只有更扯、更唬爛,人類戲份和對話也只有更尷尬、軍隊更沒用。其中某些電影能成為經典,在大家幼小心靈留下印象,還是在於它的主軸夠明確清晰有創意。而《哥吉拉:怪獸之王》在這些層面的表現都不遜於前輩,至少也不遜於一般及格的商業片。主軸雖老,但至少相當安全,也帶來了一些可以討論的、足可與往昔對照的地方。

 

Screen-Shot-2018-07-23-at-12.00.15-PM.jpg

 

其實在戲份畫面的分配上,本集編導或許也陷入了某些為難。Michael Dougherty看得出來很懂,他在電影中塞入的致敬梗從昭和、平成甚至到新世紀後的哥吉拉都有,他也知道許多觀眾想看的就是怪獸摔角,所以比起2014《哥吉拉》來說,即便因為預算問題沒有辦法增加太多怪獸戲份,但幾乎每次怪獸出場都是粗暴直率,也因此成功讓觀眾產生了「滿滿怪獸」的感覺。只不過上集導演Gareth Edwards採取的方式是以氣氛的堆疊和壓迫感的累積取勝,怪獸出現的不多,因為他花了不少時間和心力在鋪陳怪獸登場「前」就帶來的災難和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局部。可惜的是在畫面調度和設計上,Michael Dougherty的才情還是小輸給了Gareth Edwards一籌,導致《哥吉拉:怪獸之王》不論是動作場面還是電影結構都顯得凌亂許多。其實也看得出來,除了讓怪獸們二話不說的撞入鏡頭,Michael Dougherty還是試著想保留一點Gareth Edwards在上集的一些角度,畢竟那也的確是受到不少評論和觀眾的稱道,但在他這次想走的爽快風格之中就顯得有一點進退失據。

 

MV5BNWVkYmE2MGMtNzM4OS00YjhmLWFmMWYtYzY0N2Y0NWZkNWRmXkEyXkFqcGdeQXVyNjg2NjQwMDQ@._V1_SY773_CR0,0,1776,773_AL_.jpg

 

芹澤博士的下場以及片中新拋出對於泰坦巨獸的觀點,似乎也想要調整一下對於「未知」或更明確一點的「核能」恐懼。當年哥吉拉之所以誕生,固然有其日本為原子彈轟炸過的歷史背景。但隨著時代演變,哥吉拉電影中的象徵其實也不斷地在更替,背後所恐懼的物件也時刻在變化。泰坦巨獸固然會造成相當恐怖的危害,但人類還是得試著與之共存,無法逃避。核能固然極度危險,但也不能永遠都抱著無知的恐懼(當然,在台灣,諸如此類的議題早就已經超過科學和理性的範疇了)。而心中的創傷的元兇,當然也必須面對,才能真正地走下去。

 

MV5BMjA4MzU1OTU2NF5BMl5BanBnXkFtZTgwNDA5MzEzNzM@._V1_SX1777_CR0,0,1777,744_AL_.jpg

 

而許多人詬病的親情戲,其實也是這類電影最安全的走法了。如果少了這家人的描寫,不僅代入感降低許多,也少了一點柔和的調劑。劇中不同角色們的中心思想其實也完全可以理解。別忘了這些泰坦巨獸就是古代的神祇,既然是古代的神祇,自然也可以是現代的神祇,人類對這些怪獸產生不同的「信仰」也完全不足為奇,更何況Emma的出發點與其說是公益,不如說是因喪子而走火入魔。而最後為珍惜保護僅剩的親人而犧牲,也是合乎預期且對於角色曲線來說是圓滿的。

 

MV5BMjUyNjcxNTM1N15BMl5BanBnXkFtZTgwMjA1MTM3NzM@._V1_SX1777_CR0,0,1777,744_AL_.jpg

 

當然,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更好、更完美。劇本和節奏永遠都有進步空間。什麼所有怪獸都聽命於Alpha的設定也的確有夠偷懶。怪獸戰鬥、毀天滅地的大場面永遠應該更多、更有魄力,打得更狂野、更震撼,所有的所有都永遠無法讓那難以饜足卻自以為只不過是「情懷」的心。或許你也可以先稍微停下無止盡的要求、挑剔和不滿,檢視並釐清過去那些美好回憶所帶來的虛幻錯覺,最後,如同Emma最後的選擇,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吧。

 

 

arrow
arrow

    Cyclo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