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Sony的策略是很清晰明確的,它就是想要以相對粗製濫造的製作品質和低廉的預算,盡可能多的推出系列電影,榨乾它們手上擁有的這些蜘蛛人相關角色版權利用價值,甚至以此作為要脅,成為跟Disney的Marvel影業談判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就算評價不好、票房差也無所謂,因為成本相對低廉,所以損失不會太大,只要抓準部分無論如何都會想一探究竟的客群觀眾(好啦對不起就是我),甚至還有可能小賺,就算成為迷因也不虧。其中又以牌子最大的「猛毒」,不費太多力氣就賺的最多。
其實Sony的策略是很清晰明確的,它就是想要以相對粗製濫造的製作品質和低廉的預算,盡可能多的推出系列電影,榨乾它們手上擁有的這些蜘蛛人相關角色版權利用價值,甚至以此作為要脅,成為跟Disney的Marvel影業談判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就算評價不好、票房差也無所謂,因為成本相對低廉,所以損失不會太大,只要抓準部分無論如何都會想一探究竟的客群觀眾(好啦對不起就是我),甚至還有可能小賺,就算成為迷因也不虧。其中又以牌子最大的「猛毒」,不費太多力氣就賺的最多。
一位流行天后歌手正在積極籌備巡迴演唱會,突然發現自己的演唱會上混入了一個連續殺人魔,警方找上門來希望將演唱會打造成引誘連續殺人魔入甕的陷阱……呃,不好意思,錯棚了,這是另外一部驚悚片。
以前半段的飛車動作、廚房武打戲、失意臥底探員違反上級命令私自行動來看,《台北追緝令》還真有那麼一絲好萊塢商業動作片的氣息,那個空拍鏡頭啊,緊湊剪輯風格啊,你的確只會在資金相對寬裕的時候才會看到的封街飛車和實打實的撞上去啊,但是到了後半段,就又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經費資源大概也就這樣而已了,或者兩位好萊塢明星(不到大明星,但好歹已經算是個咖了)的時間檔期大概就只夠拍出這幾段戲跟素材了,再多就沒有了,電影也就這麼活生生地像是JUMP雜誌上的漫畫一樣被腰斬,連劇情中的角色都忙不迭地想要趕快離開台灣,畫面也要馬上立刻給你一座大大的法國巴黎鐵塔,連台北101都沒有這樣的特寫鏡頭。
忘記真人版電影吧,雖然2007年《變形金剛》的確讓人看得涕淚縱橫,但後面幾集多少都有一些令人想起來就頭疼的地方,而《變形金剛:源起》很可能是一部「早該這麼做」的動畫電影,而且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重開機」,完全不需要任何先備知識,也不需要看過任何前作,這就是一部意在開拓新觀眾客群的電影,希望可以讓更多大小朋友看過之後,心甘情願的跑去玩具店,把變形金剛玩具抱回家。
其實,近年來奈沙馬蘭的電影已經沒有什麼非常巧妙的大逆轉結局了,也開始會改編他人的原作而不再堅持完全原創。但是看他電影的有趣之處就在於,你可以一直期待或幻想劇情接下來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轉折,或者在結局反將你一軍,在過程中主動為他編寫好幾套不同的腳本,直到最後的最後你才終於發現,啊,其實你已經比奈沙馬蘭還要聰明了。
漫威影視宇宙在打完薩諾斯、鋼鐵人壯烈犧牲之後,彷彿有點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迷失在所謂的多重宇宙以及「教育事業」之中,雖然仍算是偶有佳作,整體看來好像開枝散葉,可能性更多了,但也更加的混亂,沒有一個主軸,即便是派出邪神洛基坐鎮轉化為「故事之神」,硬生生地把無窮發散的「時間線」全部都拉扯在一起,但目前為止,對於後續的發展能夠帶來什麼實質幫助,可能還是未知數。
而在這樣一個就連死侍都忍不住大嘴特嘴的低迷時期強勢登場的《死侍與金鋼狼》有沒有可能真的是「漫威救世主」?死侍到底是不是「漫威耶穌」?總算獲得迪士尼本家大把資源的《死侍與金鋼狼》有沒有可能繼《終局之戰》的復仇者集結、《蜘蛛人:無家日》的蜘蛛人三代同堂,端出更驚奇、讓人下巴合不攏的的串場角色?大家都在等著看。
1996年的《龍捲風》雖然據稱幕後製作過程堪比銀幕上的災難,但成績的確是不同凡響。當年運用大量實景實物特效拍攝和剛起步沒多久的電腦特效來模擬大自然天候現象震撼人心的效果,堪比自然災難片類型中的《侏儸紀公園》(實際上這片的形成和幕後團隊也的確跟《侏儸紀公園》大有關係)。如果《侏儸紀公園》啟發了許多小朋友的恐龍夢、考古夢和生物學夢;那描繪一群熱血科學家橫衝直撞的《龍捲風》或許也啟發了不少觀眾的氣象學夢、追風人夢甚至自然科學家夢吧。
真的很高興,即便現實世界已經過了9年,我們《腦筋急轉彎》的小主角Riley沒有長大太多,但她也到了要開始面臨下一個恐怖的人生階段的時候了,而對於電影本身來說,現在的處境也是蠻恐怖的。
2015年的《瘋狂麥斯:憤怒道》橫空出世成為新一代動作經典神片,導演George Miller可以說是終於盼到了這個資源和機會把他心目中當年想要拍成卻沒能拍成的場面和世界觀給圓滿了起來,而就算沒有看過當年的《衝鋒飛車隊(第一集其實叫做迷霧追魂手)》系列,也完全可以直接把《瘋狂麥斯:憤怒道》視為一部全新的末日荒土類型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令人目瞪口呆的驚人成就也讓它斬獲了好幾座技術類的奧斯卡獎,甚至還入圍了最佳影片。這麼好的評價和票房,想必續集一定勢在必行對吧?
結果這一等,我們就足足過了9年。
《猩球崛起》這系列有點微妙。它好像也能算是賣座大片等級的大型IP,也曾經具備劃時代的特效技術結合表演而產生一定的討論程度,但存在感卻又有一點低,實際上的票房好像也沒有到超級優秀的地步,心血來潮查了一下,只有《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票房來到七億美金,其他最多都在四億多美金徘徊。但從2011年也算是某種重啟的開始,這三部曲其實嚴格說來都不算是非常標準的娛樂爽片模式。編導對待它的方式嚴格說來都像是劇情片,一方面也是歸功於動作捕捉大神Andy Serkis把一頭黑猩猩詮釋得入木三分,讓整齣戲的戲味十足;另一方面,《猩球崛起》系列都在強調文明的崛起、殞落和碰撞,人類與人類彼此之間的戰爭本身就已經很多了,那如果跨越了物種的疆界、在地球上若是有另一個具有智慧的物種崛起呢?同時如果人類也正在失去之所以成為最優勢物種的「智慧」呢?此消彼漲之間的跨物種、跨文明的角力,以及刻意放淡戰爭場面的處理,讓《猩球崛起》系列很不像典型的爽片。
如果不先觀看預告,或者剪預告的人厲害一點,連一丁點的轉折和爆點都不剪進去,那麼觀賞《噬血芭蕾》的樂趣肯定可以提升一倍不只。
不過就算你已經看過了預告,知道了小女孩其實是…………也並不妨礙《噬血芭蕾》可以帶給你的感官刺激,也可以滿足所謂對「劇情」或「角色刻劃」有要求的一派觀眾。
也算是乘載了一個世代的回憶,《機動戰士鋼彈SEED FREEDOM》是《鋼彈SEED》睽違了20年的正統本傳續作,而在動畫中的那個世界,依然還是戰火連天,看不到和平的到來,彷彿主角群在本傳故事中的努力全部都是白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