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Reynolds自從演了死侍之後,我是說真正的那位死侍,賤嘴關不起來的那個,不是某個黑歷史平行世界嘴巴被縫起來的,似乎也知道這種「不論線上線下都把自己整個人變成死侍」的表演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不論她未來的生涯發展是不是真的就這樣一路死侍化下去,但至少目前看起來相當成功,就算在其他電影中客串或主演,表現出來的還是那副衰尾好人嘴巴賤的喜劇模式,可是大家都愛看,自動當作死侍亂入各路電影宇宙的龐大系列作之一。
乍看之下,《脫稿玩家》也有類似的無厘頭笑料,在Ryan Reynolds已經找到的搞笑喜劇方程式之下,運作的相當自然討喜,光是這樣就已經穩住基本盤了,但真正最功不可沒,讓這部電影成為今年可能最沒有人看好,成績卻出乎意料的關鍵,還是得歸功於曾經給了我們溫馨逗趣的《博物館驚魂夜》、《鋼鐵擂台》以及火燙的《怪奇物語》的導演兼製作人Shawn Levy。
Shawn Levy其實很精準的抓住了過去某種「闔家觀賞溫馨冒險電影」的神髓,而且他對80、90年代以及宅宅次文化的熱愛還可以天衣無縫的融入這類作品當中,頗有Steven Speilberg駕馭這些元素的風采,即便說的故事和說教的主旨並不那麼的新穎,但執行的相當到位,沒有太多令人彆扭的枝節。我們可以在《鋼鐵擂台》找到父子親情的溫情家庭戲、《E.T.》中的異族友情、日式動漫的熱血機人格鬥。同樣的,在《脫稿玩家》,觀眾也可以在裡面找到《楚門的世界》和《一級玩家》的影子或致敬,也類似《樂高玩電影》那樣的背景人物出頭天公式。當然更有數不清的電玩遊戲元素彩蛋,即便可能沒有真的取得遊戲的IP,但身為玩家都可以找到熟悉的電玩元素與致敬,甚至連現實世界中醜惡的電玩遊戲公司嘴臉都如此的相似。至於應該是在20世紀福斯被米老鼠收購之後所新增的IP秀就純粹只是搏君一笑罷了,但娛樂效果相當成功。而虛擬世界的「NPC」產生自我人格,成為真正能夠自我發展的人工智慧,以及這個人工智慧是否具有值得被保護的「生命」,最近也有日本的《刀劍神域》討論到類似的議題,兩者或許還可以來做個對照呼應。
但除了討論人工智慧的存在意義之外,《脫稿玩家》的元素和驚喜其實還遠遠不只如此。它提出來討論的東西非常多,卻又沒有繁雜到讓電影節奏失控,每一段子題都描寫得恰到好處,台詞以及表達出來的精神相當洗練,雖然不見得深刻,但都很準確的打到了甜蜜點,不論是暗喻明示資本主義或獨裁政府都試圖把每個人控制成日復一日又無法思考的「非玩家角色」、底層階級的團結反抗、小人物的英雄之路、嘲諷原創已死的IP續集當道、鼓勵玩家在電玩遊戲中殺人的反思、現實世界的槍枝問題,還是真正的男女主角彼此之間的愛情,都在電影當中完美的化為笑點跟哭點,雖然射出了很多飛鏢,但支支都不偏離靶心太多,比起其他看似娛樂元素豐富、試圖搞笑,但卻完全難以讓觀眾的嘴角抽動的所謂「暑假娛樂大片」來說,《脫稿玩家》還是證明了即便只是爆米花電影,但編導創作功力究竟有上下之別。
如果說《自殺突擊隊:集結》走了邪典路線來表達親子問題及對底層的關懷,成為本年度最爽電影,那《脫稿玩家》就是走了王道路線,以最正面的能量,試圖治癒大家又處處都是巧思的本年度最佳驚喜電影。雖然因為過於王道的關係,讓結局對於人工智慧的註腳,略少了一點遐想的空間,但至少這樣的解釋,讓這部戲裡真正的男主角因內疚而遲遲說不出口的感情,透過Guy這個AI,達到了同樣感人的效果。
不過,Guy是真的活過來了。即便一開始的他的覺醒觸發點是設定好的沒錯,但接下來的一連串養成以及他跑去影響更多「人」的舉動,都是無法預測且貨真價實的,誰說這樣就不能算是活著呢?
不論是Guy、Buddy還是Dude,雖然電影中採取了音譯,但英文的意義當然就是指我們這些「張三、李四」,路人甲乙丙丁,願我們都可以「觸發覺醒」,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天堂。
但這或許比一頭逃避進遊戲的世界還要困難一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