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其他不得善終、甚至連續集都沒有下文的一票青少年反烏托邦小說改編的電影來說,《移動迷宮》的命運應該已經算是相對不錯的了,看看其他一樣想要乘著《飢餓遊戲》、《暮光之城》風潮分一杯羹,現在只能哭倒在旁邊的《分歧者》、《記憶傳承人》等等,至少《移動迷宮》紮實的拍了一部收尾的完結篇,而且從第一集的迷宮大逃殺、第二集的活屍片,變成了,呃,戰爭片?
比起其他不得善終、甚至連續集都沒有下文的一票青少年反烏托邦小說改編的電影來說,《移動迷宮》的命運應該已經算是相對不錯的了,看看其他一樣想要乘著《飢餓遊戲》、《暮光之城》風潮分一杯羹,現在只能哭倒在旁邊的《分歧者》、《記憶傳承人》等等,至少《移動迷宮》紮實的拍了一部收尾的完結篇,而且從第一集的迷宮大逃殺、第二集的活屍片,變成了,呃,戰爭片?
比起同類型的《紅翼行動》、《班加西的秘密士兵》等,《12猛漢》雖說有個新人導演,但卻彷彿依循著一套好萊塢電影工業生產軍事傳記片的固定流程公式,照表操課。而標榜著911事件之後的首次「反擊」,故事時間點在現在物換星移的局勢看來也略顯尷尬。這類電影通常是以美軍觀點出發,即便經手的編導們如何想表現出一點自省或客觀,總是點到為止,意思意思哀悼一下對面前仆後繼前來送死的雜魚兵海,主要還是在宣傳美國軍人神勇作戰的英姿。
拍過《恐怖蠟像館》、個人很喜歡的《孤兒怨》、口碑不俗的《絕鯊島》等,自2011年起開始與最強老爸Liam Neeson合作一系列宛如主題式篇章的驚悚動作片,Jaume Collet-Serra是個不錯的導演,這幾部片子成本不高,但都有一定的品質,而且相當有誠意,並沒有想要推出粗糙無腦作品來敷衍了事,既然成本不高,難以在大場面取勝,那就在劇本、氣氛、設計巧思上下功夫。雖然不能說是嚴謹的推理劇,但至少已經嘗試達到某程度的懸疑,而且每一次的風格都各有不同,但也大致上有一種「懸疑驚悚探案短篇特集」之類的脈絡可循,而且又有一種以現代摩登的敘事向80、90年代警匪動作片致敬的味道在。
看看《空中救援》和這次跟救援其實更沒關係的《疾速救援》那堆閃爍警車燈光團團圍住出事的場景或交通工具的結尾,孤身的英雄單獨坐在一旁讓醫護人員簡單應急處理一下身上的遍體麟傷,掛著微笑看著剛才救下的一干男女老幼,迎著家人前來的擁抱,這是多麼浪漫的老派英雄禮讚啊。
拜片商引進之賜,台灣觀眾看到韓國這些出色的商業電影,有如大夢初醒,一邊喊著「沒想到韓國竟然可以拍出這種電影」一邊再度回頭將台灣的影視環境檢視了一番,但事實上,人家韓國絕對不是這個時候才終於「超越」了台灣,他們老早就把台灣甩開不知道多少條街了,這個「沒想到」,大概已經喊了十年以上。
和時代背景不同,《大娛樂家》使用了風格相當流行的、節奏感極其強烈的歌舞,來表現從頭到尾歡愉熱鬧的氣氛,即便是比較抒情的歌曲,也是情感濃炙或活潑輕快,並不會將自己溺死在悲傷之中,絕對舒服好入耳。
至於畫面和舞蹈的編排,當然也是燦爛華麗、賞心悅目,配合節奏感十足的歌曲,和真實中物件的互動發出敲擊聲響一起化為歌舞的一部份,剪輯也是目不暇給,都是令觀眾情不自禁開始搖擺的元素,其實光是絕對在水準以上、娛樂性滿分的這幾大段歌舞大秀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今年台灣國片有兩尊「神佛」,片中也不乏菩薩、大佛等宗教味濃厚形象的隱喻或代表物,無巧不巧,剛好都是在剖析台灣社會的弊病和腐敗,只不過一個把目光放在底層,以無能為力的黑色幽默和溫暖關懷取代深沉的控訴;另一個則是從上流權貴出發,揭開高官顯要檯面下見不得人的勾當以及貴婦下午茶會的虛偽造作。其實講的事情都很類似,剛好呈現出全局的一體兩面。
尚未踏入影院之前,先盲聽了電影原聲帶。本來以為第一首那帶有中東氣息又輕快,彷彿不斷前進的曲目代表了列車全速運轉的畫面,沒想到只是用來帶出我們的名偵探主角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以簡短又詼諧的開場建立起他絕對理性的平衡對稱癖、洞察世事的銳利目光,但也不是全然的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天才一般難以親近相處,即便這個開場案件其實安排的不怎麼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