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I」改成「E」,然後只專注在那些陽光、青春、美好的部分,這部《牠》活脫就是80年代《E.T.》那類闔家觀賞的溫馨冒險片,觀眾絕對可以在這群小主角們身上看到熟悉的身影,回憶起兒時的純真快樂,然後嘴上泛起無邊的笑意。
然後再被可怕的屍水血海沖了個滿臉,提醒你童年的逝去,或著在你頭上也是砸下一桶血水,告訴你一切都不過只是一場美夢,該覺醒囉。
如果把「I」改成「E」,然後只專注在那些陽光、青春、美好的部分,這部《牠》活脫就是80年代《E.T.》那類闔家觀賞的溫馨冒險片,觀眾絕對可以在這群小主角們身上看到熟悉的身影,回憶起兒時的純真快樂,然後嘴上泛起無邊的笑意。
然後再被可怕的屍水血海沖了個滿臉,提醒你童年的逝去,或著在你頭上也是砸下一桶血水,告訴你一切都不過只是一場美夢,該覺醒囉。
雖然並未看過原著,但也久仰《黑塔》大名,乃是恐怖大師Stephen King的驚悚史詩鉅作。
而電影第一幕言簡意賅的字卡,就隱隱聞到了些許不妙的氣氛。幾個倉促的鏡頭,雖說很快地就將世界觀設定破題,告訴我們有小孩被抓去利用腦波拆房子;有種名為「槍客」的義俠,卻會輕而易舉地被黑衣人「停止呼吸」,但也預告了接下來的走勢,大概會有如前段幾個夢境一樣,或許可以感受到背後的有著更龐大的格局,但實際演出只剩下冰山一角,過於簡約,也過於草率。
2015年,台灣難得有兩部自己出產的鬼片在大銀幕上作祟,兩部都改編自民間鄉野傳說,也都各有不俗的評價,而其中又以《紅衣小女孩》更為轟動,導演程偉豪不僅在今年年初交出另一類型片佳作《目擊者》,也接續了《紅衣小女孩》的開放式結局,繼續為大家帶來台灣國片新一波的驚悚革新。
在過去,好萊塢拿來當作火力展示的暑假大片,是一些毀壞城鎮的災難片,讓觀眾過一下內心那股破壞狂的癮頭,再不然就是以某些國家恐怖分子當作假想敵,用有點免洗的理由背景所產生的動作片,主角或許是警察搭檔(還很可能是黑白配)、不然就是衰尾道人的天煞孤星,最後莫名其妙的在滿嘴垃圾話當中拯救世界。
除了某些老字號招牌或著成本低廉、擺明往Cult靠攏的系列(比方說,呃,《全面攻佔》),這兩種片型基本上已經和其他元素融合混搭,變成超級英雄電影在大螢幕上逞能了。什麼?你說《玩命關頭》咧?它是老字號招牌加上超級英雄啊,你看看那一集比一集唬爛,但情感卻一集比一集空虛的發展……
跟古典推理小說幾乎一定要有幾個既定的套路一樣,恐怖片也有,而且與風土民情具有相當大的關係,不同文化,就會產出不同風格的恐怖片公式。
好萊塢的恐怖片喜歡將地點設定於坐落偏僻鄉間且大的跟迷宮也似的陳舊民宅,一定要有閣樓、隔間、上鎖的房間或禁地、地下室等等(有另一種套路是「古堡」,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足不出戶的男或女主人、眉頭深鎖心事重重的男或女主人、扮演「觀眾雙眼」的小蘿莉或清純少女、不為人知的陳年往事或塵封秘密……
一向很鬧的導演Edgar Wright雖然最終和Marvel拆夥,但還是在《蟻人》留下難以抹滅的正面影響,甚至總覺得《星際異攻隊》系列的復古懷舊和歌曲敏感度也和他的招牌風格有某程度的呼應。
除了「全美首周票房冠軍」之外,最常看到的電影宣傳詞之一或許就是「盧貝松編劇、監製」,順便想像一下,由廣告旁白配音鏗鏘有力地大聲朗誦,彷彿這三個字是某種比「麥可貝爆炸」更具魅力的賣點。
同樣是CGI製作出來的動畫特效人物,如果Michael Bay對待他鏡頭下那些變形金剛們有幾分《魔獸:崛起》導演Duncan Jones對待獸人們或著像本片導演Matt Reeves對待猩猩們的尊重,或許《變形金剛》系列還不至於落入今天這步田地。
在外流連許久,在Sony手上重拍了一次,終於「回娘家」,重返Marvel本家的懷抱,正式和鋼鐵人等等「復仇者聯盟」成員同台亮相,在象徵性的於《英雄內戰》沾沾醬油之後,推出了個人第一部電影,連片名都是饒富興味的「返校(家)」。
乘載著多少小男生的夢想以及玩具商的野望,甫出道即以正字標記的躁動和爆炸拍出《絕地戰警》和動作片經典《絕地任務》的Michael Bay本來聲勢已經逐步下滑,不料卻在2007年將可能原先沒幾人看好的真人版《變形金剛》拍得如此青春浪漫、壯觀新奇,他老兄也趁勢重返一線億萬商業大導的行列,繼續拿著大筆資金拿去炸掉,並且換回更多的鈔票。
看著隔壁棚的Marvel電影世界觀,DC電影宇宙跌跌撞撞之下也勉強算是成形了,環球幾年前就在喊的「怪物宇宙」第一部《德古拉》在評價票房都不怎樣的情況下竟然直接活生生蒸發,意圖裝死當作沒發生過這回事,然後重新把希望押在《神鬼傳奇》重開機身上,還找來兩個大牌影星製造話題,頗有背水一戰、只能贏不許輸的態勢。
邪惡的米老鼠帝國近幾年拍什麼賣什麼,名利雙收,數鈔票數的手軟之餘,作品的評價也沒有低過,如今的米老鼠彷彿裝備了點金神手,經手什麼就會成為黃金,而迪士尼究竟有沒有辦法把這一個稍微沉寂了幾年,當年也是賺到翻過來又翻過去可惜評價卻是每下愈況的這個IP重新擦亮招牌,翻身為金光閃閃的寶藏呢?
當年帶給觀眾滿腹疑竇的《普羅米修斯》,先是以人類找尋地球造物起源開始,最後令人驚訝萬分的連結上了大導演Ridley Scott的經典科幻驚悚大作《異形》,這才確認了這部看似想開創嶄新世界的太空科幻史詩其實是想要解釋影史上最恐怖駭人的怪物形象之一的「異形」由來。
這個長命動作系列的傳奇過程就不用再贅述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總之是要一路拍下去,而要看好萊塢怎麼砸大錢把各種交通工具化為殺人武器的奇觀,在一狗票超級英雄的包圍之中,相對寫實一點點的《玩命關頭》系列想必還是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但卻又到處帶著以前傳統動作片的影子。
面對這堵高聳的經典障壁,每個人彷彿都要先報上自己幾梯的來表明自己的確有資格對於《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真人版電影說上幾句。那我只好先承認,個人僅在不知道多久以前看過一些動畫,連有沒有完整看完都不清楚,對幾幕震懾的畫面略有印象,唯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愛放個魁儡謠洗滌心靈,這種菜到不行的資歷應該是毫無資格說三道四,這篇文章只好在這裡畫下休止符,我們下週再見。